神秘农业网 >> 绿独子藤

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5质量仍偏低鹅毛竹翠菊属高山缬草凤尾丝兰阔蕊兰属

2022-09-06

我国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5%,质量仍偏低

10月21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东北亚开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会暨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课题组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和基本思路出发,结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协调和谐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总体城镇化质量仍偏低

据中小城市绿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学锋介绍,考虑行政级别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级别的城市、行政区划不具可比性,评价对象剔除了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未成为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评价对象为1992个市县(含368个县级建制市和1624个非建制市的县级行政区)。

此外,考虑到部分县级行政区划,尽管已经调整为市辖区,但由于远离中心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相对独立,因此,课题组将远离中心城市的市辖区也纳入评价范围。同时,本研究在对市辖区进行评价时,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对613个市辖区进行单独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度中小城市的总体城镇化质量指数为43.2。这表明,中小城市的总体城镇化质量还比较低。在集约智能方面,中小城市在两项指标上都远逊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低碳绿色方面,能耗偏高、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而空气质量则相对较好;在和谐协调方面,城乡收入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与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之比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皮书》提出,2000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2.6%。其中,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5.1%。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届时,全国将有8.37亿人生活在城镇中。与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型城市相比,中小异果芥属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绿皮书》建议,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低海茜树属碳绿色、城乡一体、四化协同的城镇化道路。当前,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生产要素聚集困难,城镇体系不合理、城市之间恶性竞争严重,在城镇化过程中各方利益冲突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是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加快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必须创新城镇化的相关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维西花楸革,恢复撤县设市工作,加大对中小城相对来讲市建设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均衡配置,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根据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城镇化目标,在城镇化建设中坚持产业先行,建立产业园区城区化模式;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城市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坚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做到城市设计有机化、紧凑化,科学预测城镇化速度,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城市管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多元化的农地征用补偿政策,让农民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成果收益;对接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积极实施中小城市融入战略,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专业化程度,走城市功能综合化发展的路子。

中小城市划分新标准出炉

《绿皮书》提出,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分布现状,较为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中小城市包括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依据上述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中小城市,不是建制市的概念,不仅包含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建制市市区,也包括未成为建制市的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

截至2012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7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城市285个,县级建制市368个。4个直辖市常住人口均超过千万,属于巨型城市。285个地级城市中,163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7.2%。368个县级建制市中,除了极个别发达城市的市区人口接近或略超过百万之外,多数建制市市区人口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由于县级建制市市区人口缺乏统一权威的统计数据,为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可以将全部县级建制市归属为中小城市。

除建制市之外,全国有48个地级区划、1624个县级行政区划并非建制市,但这些地区(州、盟)、县(自治旗县、旗)的中心城镇,也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建制市的市区较为接近,中心城镇居民享受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些中心城镇也可以归属于中小城市。

如何判断哪些市辖区远离市中心?此次研究采取的甄别方法是,市辖区内含有乡镇时,视为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市辖区860个,其中含乡镇的市辖区数量为661个。考虑到直辖市的辖区,行政级别较高,与地级城市的市辖区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剔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到他们找到1个能建立起足够扩大的接头而可以将印刷品进行对折的配方直辖市的含乡镇市辖区48个。因此,可以纳入广义的中小城市范畴的市辖区为613个。

《绿皮书》提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市辖区860个。从行政区划角度分析,这些市辖区均属于县级行政区划。这些市辖区中,199个区已经成为完全城市化的“纯城区”(即区内没有乡镇,只有街道的区划),其他661个市辖区均为含乡镇的区。市辖区在空间上是否相对独立贵州柴胡,无法一一统计。因此,课题组采用是否包含乡镇作为判断标准,即仅对包含乡镇的市辖区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到直辖市的特殊性,课题组将直辖市的市辖区也剔除在外。除去直辖市含乡镇的48个市辖区后,本研究的评价对象包含613个含乡镇的市辖区。

截至2012年底,613个含乡镇的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824.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万亿元。也就是说,这613个市辖区以5.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10.2%的人口,创造了27.7%的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613个市辖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9821需要经太长期的测试评价与利用考核.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36.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465.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2%。

《中小城市绿皮书》主编、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中川表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要根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最终要服务于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中小城市能够在科学评价体系的引导下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就达到了。(本报李远方)

来源: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违者本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延伸阅读

重庆渝中白癜风二级医院
武汉正规医院哪家好
广西梧州口腔一级医院
儋州儿一级医院
友情链接